工程博士有用吗?
这个问题,我会分三个方面来回答。
第一个方面,从个人的发展的角度来看。 读博这件事,对于个人来说是一个重大抉择,意味着要放弃一些东西、牺牲一些时间和精力去换取更高的学历和科研水平。所以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时,我们首先应该明白两件事:一是读博能否对你未来的职业发展带来帮助;二是读博所付出的成本和收获是否成正比。 工程类的博士学位对于职业发展有帮助吗?当然有!很多读了工程类博士的同学去了大学任教,成为了高校的老师(虽然现在的硕士点越来越多了,但博士点依然不多,特别是工科专业)。
如果读了博士后留在高校从事教职,那身份就变了,就从研究员变成了教师,教师的工资由财政发,而研究人员则不一样,研究所的工资可能高但也可能低,主要看所里经费的情况。作为教师有一个好处就是假期多,除了寒暑假还有寒假暑假(南方的夏天太虐了),作为研究人员就没有这么多假期了。不过现在有很多学校、科研院所实行双休制度,这是国家规定的,不管有没有项目都要执行。
读了博后进企业也有很好的发展。现在有不少企业的研发部门对博士的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而且这类企业的待遇也不差。像华为这样的大企业,招聘的名额都是按100%的比例发放,也就是你只要是博士,那就必进面试。进了面试基本就等于拿到了offer.
读博的成本和收获是否成正比呢?答案是肯定的。以我自己为例,我读博期间花了6年的时间,获得了博士学位,还发表了3篇paper(其实可以发更多,但是第三篇是eccc2017的,需要等到明年正式发表)。也许这些paper在很多人的眼里算不上什么,但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大家,我这三篇paper的价值超过50万元人民币。因为我是跟着我的导师做的,他手底下几十个学生,每个学生的费用差不多都是15万元,包括学费和生活费。
读了博后,只要你顺利毕业并找到工作,那么你的薪酬绝对比你读博期间的支出要多得多。 当然有人会问了,读完博之后找不着工作怎么办?我觉得这种情况极少出现,现在不管是企业还是研究所对人才的需求量都比较大,只要你是博士,那就没问题。就算暂时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也可以先找一个凑合着,这样不至于饿肚子。等过两年再换一份工作也容易。
总之,无论是出国留学,还是申请博士,最重要的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这样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第二个方面,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来看。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国家对高端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为了吸引高端人才,我国不断修改政策,放宽标准。比如之前对海归留学的扶持政策,又比如近两年的博士扩招政策。
虽然国家一直在说“人才是第一资源”,但是大家不要忘了,任何一项政策的制定都和利益有关。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世界最大人口的国家,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会考虑到大众的利益。博士扩招政策无疑是为了迎合大众,毕竟现在能读博的人越来越多,读博后的就业问题也渐渐得到解决(相对以前)。
当然,博士扩招肯定会形成一定数量的研究生群体,这个群体的人才供给增加势必会影响到未来就业的竞争力。但是,我们要注意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的大学教育已逐渐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这一点无论是本科还是硕博阶段都是一样的。过去我们能上一个好大学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但现在不一样了,好的大学越多,说明一个国家越是发达。
第三个方面,从个体与群体的平衡来看。 人是一个复杂的动物,既有理性的一面又有感性的一面。在选择读博的时候,每个人考虑的出发点不同,结果也会不一样。有的人纯粹是为了学业而读书,这样的人往往比较容易成功;也有人是为了完成自己的心愿,哪怕这个愿望是多么的不现实;还有人是为了改变命运,摆脱目前不如意的生活状态。
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既然选择了读博,就希望大家坚持下去。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