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农学容易就业吗?
在德国所有的学科里,农业绝对算是个冷门。 先来讲下德国农业的情况,德国国土面积35.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000多万,但可供耕种的土地面积却很小,仅4%的耕地和7%的草地。虽然地少人多,但是德国的粮食安全却是很有保障的——2016年德国谷物产量达2163万吨,同比增长9%;畜牧业总产值(含肉、禽、蛋)为1324亿欧元,其中养殖业的产值占了很大比重。
从科研能力上看,德国在生物技术和基因技术领域的研究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比如,慕尼黑大学参与了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基因组测序仪,海德堡大学的植物遗传学家克雷布斯是DNA重组技术的奠基人之一。另外,德国很多高校都有很强大的交叉学科平台,所以从学术资源上来讲,德国农学研究是可以得到充足支撑的。 再来说说留学生在德农学专业的就学情况。首先,德语作为欧洲通用语言之一,学习难度不高,而德语学习的周期不长,只要努力,脱离开除语法课程只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就能达到德语B2水准(正式出国前的语言培训一般是4个学期,每个学期3个月)。其次,德国几乎所有的公立大学本科都是免学费的,只需要负担注册费和少量的教材费,对国际学生也不例外。最后,德国的大学本科实行必修+选修的授课模式,选修课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职业规划来挑选,这对未来想转专业或者跨学科方向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友好的。当然啦,如果选择非热门专业,如农学,那在选课的时候就可以更加自由一些。
那么,既然德国农学专业这么“香”,为什么中国留学生却很少选呢?
一来是因为语言的门槛,多数中国学生英语不错,但要攻克德语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二来是因为大家对德国大学认知有限,加上国内本专业本就属于冷门,因此就导致了信息的不对称;
三来可能也是受传统观念影响,觉得农学专业“没前途”“赚不到钱”。 其实啊,时代早已不同往日,各行各业都有着“天花板”,也暗藏着“机遇”。
就拿德国农学来讲吧,一方面,作为传统优势行业,它本身就有着不错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另一方面,作为异类,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它也充满了更多可能性。
首先,德国农业本身是值得投资的。以种植业为例,除了传统的粮食作物外,目前经济作物和蔬菜的比例逐步提高。像葡萄、苹果、梨等水果,啤酒花、亚麻等经济作物以及马铃薯、洋葱等蔬菜,在种植业中都获得了可观的收益。再加上德国对于农业相关科研项目资金的支持,使得整个行业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都处于相对领先的状态。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传统行业,它其实蕴涵了很多新的理念和技术。比如说,现在德国很多农民都开始使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来管理农场和进行产品研发。再比如说,德国也有很多初创公司专注于农业发展,用新技术和新理念打造新农业。
总之,不管怎么说,不管学什么专业,自身的能力才是唯一不值得怀疑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