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llevue是哪个城市怎么读?

慎莲香慎莲香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是一个地名,中文名“贝尔维尤”,音译自英文名“Bellevue”。 “贝聿铭与贝尔维尤”这个命题有点大,让我慢慢道来。 先说说这位大名鼎鼎的贝聿铭先生(Ieoh Ming Pei) 和许多中国人一样,我对贝聿铭的认识来自他的建筑作品,如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台湾省的台北市政府大楼等等,不胜枚举。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他一生获得了包括美国建筑界最高奖普利兹克奖在内的众多奖项。 很多人应该不知道,在贝聿铭所有著名的建筑作品中,有五座是他二十多岁时候的作品。

1948年到1955年间,刚刚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不久,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的贝聿铭应弟弟贝永仁之邀到大陆参观。当时正值国民党政府退守台湾之时,为了避乱,也由于对故土的思念,贝聿铭带着妻子儿女来到中国。 在大陆期间,贝聿铭先生四处考察,最后选择了苏州东山镇建园养老,并取名为“贝徕谷”(Cottage La Tour),“贝徕谷”之名后来翻译成汉语就成了“贝尔维尤”。 下面谈谈我对于“贝聿铭与贝尔维尤”这一题目的理解——

一、贝尔维尤是贝聿铭的建筑实验场。 前文已提到过,贝尔维尤的大部分建筑都是贝聿铭20多年前的作品。当时年轻气盛的贝聿铭在大陆四处旅行的同时,也在思考中国的未来,以及作为一个建筑师的职责。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到了自己的疑惑: 我现在有点儿怀疑建造新的学校或办公室是不是我的责任。毕竟,我们正处于历史的一个转折点,或许最重要的是恢复并重建旧的建筑。当然,新建筑也是有必要的……

或许是受时代的影响,亦或者是因为贝聿铭一直对自己身为建筑系学生却有从事绘画创作的理想而抱有愧疚之感,无论是什么促使贝聿铭在旧建筑修复和新城建设两方面同时起步,可以肯定的是他在国内所建的很多新建筑都尝试了不同的设计技巧和材料运用,这些建筑实验在当时深受现代主义建筑影响而一味追求简单几何形态的大环境下显得独树一帜,为未来的建筑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正是由于时局动荡,贝聿铭才可以抛开诸多限制大胆地进行自己的建筑实验,倘若是一般海外华裔建筑师或是本土建筑师,是很难在五六十年代的美国乃至欧洲做到这一点的。所以这也是为何我说贝尔维尤是贝聿铭的建筑实验场的缘由所在。

二、贝尔维尤承载了贝聿铭对故国故乡的思念之情。 前面说到,贝聿铭的许多建筑实验都是在得奖后所进行的,有人据此认为贝聿铭获奖后就开启了任性创作模式,其实不然,这些作品的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 1948年,正处抗战尾声的贝聿铭闻讯兄长贝定中在北京西山麓被国民党宪兵殴打致死的消息,悲痛万分。

彼时,远在海外求学的贝聿铭心中一直记挂着亡父的嘱托,要他为家族谋出路。于是,在回到中国之后,他和母亲一起在上海、苏州选址,拟建工厂,希望以此为生。 不料,因政治原因,资金难以到位,贝聿铭的实业计划搁浅,转而投入城市建设当中。由此看来,无论是早期的建筑实验还是之后的获奖作品,恐怕都饱含着贝聿铭对故国与故乡的思念吧。而他为自己选定的终老之地贝尔维尤,名字恰恰来源于法国风景如画的小镇贝尔维尤(Bellville)。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