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大学的管理模式是什么?
在欧美高校中,一般有两大类别院校,一类是“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的大学,另一类是“以科研为中心”(Research-centered)的大学,这两大类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 一般来说,“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偏重本科教育,“以科研为中心”的大学偏重研究生及博士培养。虽然各有侧重,但无论是“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以科研为中心”,其共同点都是强调学术自由、教师和学生在大学中的权利和地位以及教学与科研的双重核心作用。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里,通常采取的是宽口径、厚基础的通识教育理念,学生在刚进入大学时不知自己的兴趣所在,因此学校会在大的学科领域让学生选择专业,进行通识教育,在此之后才会确定学生的专业方向;而在“以科研为中心”的大学里,则更注重对学生某专业领域的深入研究,往往先选择具体的专业,再进行相应的通识教育。
当然,这只是一个大概的分类,并非如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就属于“以科研为中心”,而经济学、社会学等就属于“以学生为中心”。实际上,很多大学都采取了混合型的模式,即不同的院系有不同的侧重点,而同一个学院里的不同专业也有自己独特的培养方案。 在两种类型的学校中,师生之间的互动都是比较频繁的和开放的,老师对学生的指导不仅仅局限在与学生个人的交流,也会通过各种学术会议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进行全局观的教育。另外,在欧洲的很多大学里,课堂并不像国内那样是一个一个固定教室的排课方式,而是每一个授课导师根据自己设定的主题进行讲授,每一堂课可能会涉及到好几个学科的知识,因此需要学生有更多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也要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所以即使母语为非英语的学生也不用担心,多数欧洲名校都是采取全英文授课的方式,而且老师们也都非常乐意看到学生带着疑问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