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楼有啥凭证?

苏俊良苏俊良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到“移民楼”,就不得不提一下它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上了我国东北的黑土地。他们以十四亿人口为赌注,将战争机器运转到底,疯狂侵略我东北地区。 在日军的残暴统治下,我东三省人民过着苦不堪言的日子,无数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抗战胜利后,苏联红军进驻中国东北,消灭了大量日本关东军。1946年2月,中苏两国政府签定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关于旅大协定》。根据这两个文件的有关规定,旅大的军事基地由苏联军队接管,在旅大进行重建工作并维持当地秩序。

随着苏军的到来,数以万计的苏联公民被派往中国东北,其中有很多都是建筑师。这些“老毛子”们在大连市区内盖起了大量的建筑,这些建筑的俄式风格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别样的风情,也让后来的大连市多了“北方莫斯科”的称号。

不过,那时候苏联人来的目的主要是重振战后的经济,并没有太多其他的想法(或者说是想不到了)……所以这帮家伙在大连建了很多工厂、修了铁路、搞了大坝等等,反而没怎么建别墅。

但是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苏关系进入了蜜月期,双方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交流增多,苏联人才开始大举进入大连。为了迎接他们的到来,大连市政府专门在星海公园附近给他们建了一个居住生活区,这个小区里有别墅、食堂、幼儿园等等设施,而建筑风格依然是纯正的俄式。

这里也被称作“苏联小镇”。只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条街道日后会成为一座“移民楼”。 时间来到了1960年,中苏关系出现了矛盾,苏联开始大量撤走专家并且终止了一切合作。

就在这一年,苏联小镇的别墅里住进了从远东地区溃退下来的日本移民,共计15300多人。 这批移民是被日本政府强行从他国驱逐出境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在本土犯了罪或是信了邪教。

被遣返回国的日本人很快就在新环境中找到了立足之地,毕竟当时正处于“文革”时期,全国上下都忙着搞阶级斗争和内斗,根本没有精力去管这些日本人。而且此时中日之间外交中断,国民情绪极度反日,让这群日本移民也过上了“苦日子”——劳动是不允许带日本帽子的,因为那代表着“日本帝国主义”;理发只能理平头,因为日本人的发型被视为“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甚至看电影的时候,被发现带有日本口音都会受到批评。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日本移民的后裔慢慢融入了当地生活,渐渐改变了样貌。 但有一件事他们是始终改不了的——那就是嘴里的牙缝总是爱塞东西,因为他们从小就是这么过来的。 时间来到了80年代初期,中苏关系得到了缓和,有学者提出应该正视历史,向民众展示真正的俄国历史。

于是,在大连市星海公园不远处,一排排欧式风格的别墅重新出现在了街角。它们仿佛在向路人诉说着曾经那段不平凡的过往:这里曾经是苏联人的领地,后来住了日本人,再后来变成了中苏人民的家园…… 直到今天,那些经历过沧桑岁月的老人们依然对那段过往念念不忘——“我的家在东方,可那里现在却充满了战争的硝烟!”“我曾经住在欧洲,但却从来都没见过大海……”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