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能学布朗族语言?
在东南亚的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生活着超过3000万的布朗族人民。他们主要信仰印度教、佛教和世俗宗教。其中,印度教的信徒占布朗族人口的大多数。 在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约60个不同的部落,使用着100多种不同的方言。这些部落之间以及它们各自的方言之间差异非常大。尽管存在着诸多分歧,但布朗族人的基因库相当有限并且彼此互通。 语言学家认为,布朗语系是一个单独的类,因为它具有许多独特的词汇和发音特征,无法与其他语言归类。
关于这个语系的起源存在三种不同观点:第一种是“雅利安人说法”,即认为该语系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第二种是“达罗毗荼人说法”,认为它是源自印度河和恒河地区的达罗毗荼人;第三种是“原始印欧人说法”,认为它来自于西南亚的古代印欧人群体。 根据“雅利安人说法”,古印度的雅利安人在大约公元前2000年到达中部和南部印度。他们带来了包括梵文在内的许多新的语言和文化遗产。梵语属于印欧语系,而布朗语属于梵语的分支。从词源上来看,“brāhmaṇa”这个词在梵语里有“知道者”“智者”“大师”的意思,可能指的是那些懂梵语的人。“brahman”这个词衍生物“brāhmaṇa”被用在许多梵语相关的词语里,例如“brahmācārya”(梵语教师)或“brahmavarśa”(梵语世界)。
根据“达罗毗荼人说法”,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间,来自印度河和恒河地区的达罗毗族人向东南方向移民,定居在今天的中西部和南部印度地区。他们带上了自己的语言——达罗毗荼语,并由此演化出泰卢固语、喀拉拉语、马德拉斯语等等。
对于“原始印欧人说法”,目前并无太多证据支撑。这种观点认为,一种源于希腊、拉丁等欧洲语言的“*praŋkṛṣṭi”字根,出现在许多现代印欧语系词汇中,如“prōkti”(前面)“progne"(燕子)”"prospére"(繁荣)和"prometheus"(普罗米修斯)。